姚经道宴请了当地许多有名望的人,比如今年才中了乡试的秀才、学识渊博的大儒,还有一些富商。一群人吵吵闹闹挤在前厅里,秀才心高气傲,不与其他人来往,但在大儒面前却是恭敬,讨论着天下大计。

    沐青天好奇地去听了一耳朵,发现他们说的大多是假大空的虚话,根本没有实际意义,就失了加入的兴趣,无聊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。

    商贾以一个发髯尽白的老者为首,对着墙上的字画左看右看,时不时还要蹦出一两句见解。

    大儒正好就背对着这群人坐着,脸上讥讽的表情清晰可见。沐青天不懂得欣赏古玩一类的,字画倒是还能看上两眼,但也仅限于观察笔触,至于下笔者的心情……与我何干?

    “先生真是胸怀大义,悲悯苍生。”其中一个商贾道。

    沐青天抬头看了眼他们正在欣赏的字画,是一副农耕图,旁边还提了一首词。画中的农民皆是孱弱,面相也丑陋无比,弓腰驼背,在烈日下辛苦耕种着。可他们脚踩的土地十分杂乱,没有田埂,怪石嶙峋,甚至干涸到开裂。

    “先生,您知道这画的作者是谁吗?”沐青天端着茶杯凑到大儒旁边。

    “尔是?”大儒眼珠一转,认出这个年轻人就是最近一直跟在姚经道身边的那个,态度一下和善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怎么,尔想结交他?”

    沐青天但笑不语。

    站在大儒另一侧的秀才狠狠瞪了沐青天一眼。他与先生谈得正好,没想到却被横叉一脚。这次喇蛄席是个机会,他必须在施先生面前好好表现,才能让施先生在县令大人面前美言几句,给他一个“孝贤”的名额。

    “此人目光短浅,不必。”大儒摆摆手,话语中全是厌恶。

    刚刚还在夸这副画的富商瞬间就被打了脸,很是尴尬,同时心中又怨恨大儒。

    “读圣贤书,不登庙宇扬名立万,竟然去贩马,哼。”大儒显然是不打算放过这一点,“丢人现眼。”

    原来,这副画的作者正是大儒的一个门生,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事了。在大儒的教导下,他过了府试院试,又过了乡试,三年三年又三年,他苦读十年,到了而立之年,还是过不了会试。

    一日晨,他没有跟大儒打招呼就离开了书院,远走他乡。大儒起先很着急,后来听说他在别处干起了贩马的生意,气得翘胡子,当即就不认他这个学生了。

    大儒这句话可以说是得罪了在场所有的商贾。大儒自己就考不上会试,回乡做了先生,三四十年过去,倒也成了“大儒”。士农工商,读书人自标榜为“士”,瞧不起底下的农工商。

    大儒的书院是崇明县的商户每年出钱来修缮的,商贾想借此机会攀大儒的关系,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,而大儒却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事,就像番邦向朝廷上供。

    商人掌握着最多的金钱,地位却是最低的,这样的矛盾由来已久。

    “贩马有什么不好?”一个商人呛声道,“总比每年都需要我们出银子来修葺书院的酸生强。”

    “你!”大儒愤怒地起身,“尔竟敢如此放肆!”